中文

English

尊龙凯时:针对PCV2与PCV3感染方式差异,尽快制定猪只年龄防控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  信息来源:惠康睿

猪圆环病毒(PCV)对中国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,其中PCV2和PCV3的危害最为显著,并且混合感染现象普遍存在。研究显示,不同年龄段的猪对病毒的感染特征差异明显,这使得实施精准的防控措施变得困难。近期,《Animals》期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,深入分析了中国大型养猪场中四种猪圆环病毒(PCV1、PCV2、PCV3和PCV4)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感染情况,提供了珍贵的一线数据和重要发现。该研究于2024年1月至3月期间进行,涵盖了全国14个省份的30个种猪场(每场母猪舍存栏1000至3000头,后备母猪已接种PCV2疫苗)和27个育肥场(存栏超过4000头,商品猪在14至21天接种过PCV2疫苗)。研究团队共采集了415份来自3至5日龄哺乳仔猪去势时收集的睾丸液样本(每份样本为20窝仔猪液体混合而成),以及1583份血清样本(分别来自母猪、保育猪(7至10周龄)和育肥猪(14至20周龄))。

尊龙凯时:针对PCV2与PCV3感染方式差异,尽快制定猪只年龄防控方案

引言
猪圆环病毒家族(PCV1、PCV2、PCV3和PCV4)在我国养猪场广泛存在,其中PCV2和PCV3造成的危害最大,常使猪只生长缓慢、抵抗力下降,且易引发蓝耳病、支原体肺炎等其他疾病,带来严重损失。尽管PCV4也被检测到,但其感染率极低。

研究结果

1. 不同阶段猪群中PCV的分布
研究明确了不同年龄層猪的感染规律:
- 哺乳仔猪的睾丸液中,PCV3最为常见(754%),其次为PCV1(569%)和PCV2(311%),其PCV3和PCV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液样本;
- PCV2在保育猪(314%)和育肥猪(431%)中表现出最高检出率;
- 在育肥猪(287%)和母猪(267%)中PCV1的检出率也较高,显著高于育肥猪中PCV3的检出率(85%);
- PCV3在母猪中的检出率为最高(461%),远高于保育猪(178%)和育肥猪(81%);
- PCV4在所有猪群中的检出率极低(00%-22%),最为罕见。

2. 不同年龄段猪的Ct值分布
病毒量(Ct值越低则病毒量越高)的研究显示,在不同病毒和猪群中存在显著差异:
- 哺乳仔猪睾丸液中PCV3病毒量最高(平均Ct值302),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类型,且PCV1和PCV3的病毒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猪群的血清样本;
- 育肥猪体内PCV2的病毒量最高(Ct值303),极大高于保育猪和母猪;
- PCV1在育肥猪中的病毒量(Ct值3557)也相对较高,但不同年龄段猪血清中PCV3的病毒量差异不大;
- 此外,PCV4的高病毒量样本相对稀少。

3. 不同阶段个体相关性研究
结果表明,不同PCV类型在各个猪群中的共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。在保育猪中,PCV2和PCV3的共检出率最高(93%),但二者相关性不显著;PCV1与PCV2、PCV1与PCV3的共检出率较低且无显著相关性。在育肥猪中,PCV1与PCV2的共检出率为18%,PCV2与PCV3为47%,PCV1与PCV3为28%,两者之间也未显示显著相关性;在母猪中,PCV1与PCV3的共感染率最高,为26%,其次是PCV2与PCV3和PCV1与PCV2,相关性同样较弱。总体来看,各个PCV类型在不同猪群中的共感染率均较低,且相关性普遍较弱。

总结
本研究表明,PCV1、PCV2和PCV3在母猪及其后代中的流行率较高,不同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感染模式。尽管多种类型的PC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,但在个体层面上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。这一差异提示我们,防控措施需“分阶段进行,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病毒”。本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,同时也体现了尊龙凯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重要性。通过积极应对PCV的挑战,提升养殖业的健康水平。